Friday, November 16, 2007

入世圣召—崛起福音文化使命 by 林家祥

入世圣召—崛起福音文化使命 林家祥

赵天恩博士解说「文化」意指「上帝按著他形像被造的有灵的人类所创造的集体成就」。因此,文化至少包含四个面向:一个族群的世界观、他们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含社会制度)以及物质成就。人类历史中,文化所表现的是持续性的、动态的,并且随著与其他文化的互动而变化。

从以上这位改革宗学者对「文化」及「信仰」的解译,在面对人文主义(humanism)文化时,基督徒当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冲突与挑战呢?依笔者之见,至少有下列四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基督教(信仰与生命之道落实在生活中)与后现代(post-modernism)的社会文化(亦即养育我们成长的人文文化)如何相连结?这是涉及基督与人类文化关联性的神学问题。

第二,身为基督徒,我们当如何有效地准备把福音呈现给隔邻,使他们易於接受福音?这是涉及福音冲击文化的宣教学问题。

第三,基督徒如何在非基督徒文化价值体系中活出与基督一致的生命?这是价值观伦理道德的问题,涉及教牧关怀与门徒训练的问题。

第四,当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对自己的文化环境感到无助与幻灭时,认识到文化急需更新而求助於基督教之际,基督徒当如何挺身而出来更新一个族群堕落的文化?这是有心致力於文化更新的基督徒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上四方面的问题相互关联,但是我们要更加重视第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基督教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基督教对文化的意义。当文化失去了现有的方向和位置时,基督徒可否立即行动准备入世接受圣召呢? 美国归正教会的荷兰改革宗凯伯尔(Abraham Kuyper),牛津大学教授鲁益师(C. S. Lewis),及基督教思想家薛华(Francis Schaeffer),都是认识到文化使命重要性的基督徒知识份子。大家都同意文化使命是基督教的预工,更是基督徒信仰活出的影响。

基督徒的信仰并非只是单单来教会扇风乘凉,听听一些合己口味的信息.这种基督徒暂时还是处在次等救恩当中.真的基督教信仰不仅是个人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他也不仅是相信圣经的教条。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是一套了解,透视所有真实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全面的世界观。换句话说,基督教信仰不只是个人单独的灵修,或是感性的、经验层次的投入。这个信仰也是建筑在非常深厚、广大、和谐,而且完整的理论基础上。这个信仰要继续不断影响着我们思想、行为的每一个层次。不但如此,它也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的脉搏息息相关。我们的信仰要主导著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众所周知人类的思潮和理念是主导整个历史,也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动力(虽然这个动力不是绝对能够找到正确的定位).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人类思潮交锋的历史轨迹。进化论奠基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自然进化论的理念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影响不仅限于生物科学,即使在物理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人类价值观,甚至在政治的制度和潮流上,都是非常深远的。

教会开始担心潮流的影响力对基督徒信仰的冲击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如:流行曲取代了圣诗的神圣、细胞复制夺取了创造的荣耀、服装发型潮流的费用减少了十一奉献、科学的开导使人不相信真理、达文西密码动摇基督徒的信仰等.这个挑战有如恶者先进入个人属灵层面、小组层面、教会层面,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子孙以致使我们慢慢脱离了主的真道,非常有危机!

可惜的却是,我们都很熟悉耶稣基督吩咐门徒的大使命:要到普天下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这使命不是去作社会改革家,而是去改变人心。许多以社会改革,文化建设为第一职责的信徒,最後都走到失望之途。为何?

我们的文化使命不是站在高人一等"我比你好"的优势地位上,而是建立沟通管道,让人认识基督教的信仰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符合人类需要的。我们就是用这种信仰的道德规范为基础,改变我们的社会环境。

讲台信息的使命就是"祷告、查经、崇拜、宣教与见证,以预备基督的再来". 这些教导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信徒天天只注重这些,就必然忽略了拯救周围文化环境的责任(另一群人),信仰与道德感便局限于私人的范围,与公开的生活无关。使得我们在学校、公司的所做所为呈现出一种生活方式,而礼拜天上教堂,又呈现出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个人认为,教会最大的错误便是没有让社会认识到基督教信仰是一个全面性的生活体系,信仰是可以掌握一个人生活的每一部份.
耶稣常吩咐我们: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你有意识到信仰对今天社会的政治、经济、艺术、教育等所有文化活动层面都有所关联吗?基督徒所站的立场是可以本于圣经真理,又深具文化使命感勇敢在媒体和报章上批判、强力反驳与时代性见称。

我们重新反思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和政治动向.一个以金钱挂帅的社会,选举没有民主(虽然课本上记载走民主路线),竟然还大声公开提倡民主投票.请问我们要如何告诉孩子爱国呢?岂不是欺骗孩子,违背良心吗? 如何要把领袖的“榜样”告诉下一代呢?你说政府对得起人民吗?基督徒理当坚持自己的立场,按时机说「不」和「要」的权力,保护人权,维护神给国民的民主和发言权,因为人是以神自己的形象和样式被造,所以人人平等!基督徒有权力按真理的标准痛批领袖的毛病,作个快乐的消费者和安居者. 如果我们的行事为人是按著基督教的价值观,我们就不怕对世俗的价值观与习俗规范提出先知性的针砭,加以改造;这便引导世俗的人进入基督化的领域或得以转化社会中的习俗规范。

我很欣赏台湾前任文化局局长兼公共知识分子—龙应台教授的品德.她对政治的心灵从来不是瞎盲的,她行事为人正直,还以「野火集」这本著作“燃烧”了整个台湾的政治界和文化界.她提升幼稚的政治界人物,理直气壮地拒绝台湾所创作的矛盾民主.这个女子成了带动社会说真话的能量来源.我想基督徒也要有智慧向社会腐败的文化生气,不向他们低头,更不能妥协真理的地位因为我们要承认基督徒不是「教会病夫」.

说回华人教会,现今一方面受着外界社会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亦面对内部种种偏差的困扰。唐崇荣牧师对当今的教会爱深责切,他勇敢地按着正意分解圣经真理,直言无隐,成为基督教界难得的诤友。虽然唐牧师的讲道常给人受到严厉责备的感觉,让听众感到扎心,但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大声疾呼:基督徒必须明白真道,坚守信仰,而不要跟随世界的潮流、学说和运动盲目奔跑。所以,他总是仗义执言,直述胸臆,对那些不合圣经真理的假道理多有批评,为的是「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以至「凡事受了责备,就被光明显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弗5:13).

华人教会一直持守属灵与属世分割的世界观,轻视思想与知识的功用,以致今日的教会在整个文化界、知识界、科学界、哲学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力量。知识分子常常左右整个时代,虽然知识分子在读书的时候,不一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普通人一生之中受知识分子影响的可能性,较其它任何阶层的人士更大。所以,要得着群众,不能不注重知识分子,这是我感到福音应当在知识分子中间广传,而我们应为此共同努力的原因。

亲爱的主内读者们,文化使命的核心在于每个基督徒在蒙召的工作岗位上要积极拓展,发光作盐,完成上帝所赋予的治理的使命。文化宣教乃是积极地运用文化这一载体,通过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对话、学术栽培、学术传播等各种形式,阐明上帝在基督里为人所预备的救恩,使人明白而接受。当然,文化宣教既然是宣教,就不能脱离上帝所使用的教会这一器皿,否则我们所培养的就是游离于教会之外,甚至凌驾于教会之上,对教会进行点评的所谓的“文化基督徒”了。

参考书目:

1. Anthony A. Hoekema, The Bible and the Future, Eerdmans Publishing Co.,1994.

2. Charles Kraft, Christianity in Culture, Orbis Books, 1979.

3. Emil Brunner, Christianity and Civilization, London: Nisbet, 1948.

4. Nancy R.Pearcey, Total Truth: Liberating Christianity from its Cultural Captivity, Crossway books, 2004.

5. R.J.Rushdoony, The Institudes of Biblical Law, Nutley, NJ: Craig Press, 1973.

6. T.S. Eliot,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1949.

7. Wolfhart Pannenberg, Christianity in a Secularized World, New York: Crossroad, 1989.

8. 李健安著:《神学同一性与文化使命》,福音文化系列:神学, 2005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