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4, 2007

“敬拜与赞美的重寻”讲座会后记

《正道培训服务中心》于2007年12月11至13日在槟城举办了一个讲座会,由林慈信博士主讲“敬拜与赞美的重寻”。兹将在是次讲座会中所领受的重点分享如下。

教会历史在不同的时刻有“复兴”(Revival)的兴起,而复兴与圣乐和灵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华人教会所熟悉的“复兴”,其实是属于19、20世纪的模式,只有大约200年的历史。这个19、20世纪的复兴,包含奋兴、布道与培灵的模式,并有以下的三个特征:
1)注重大众传播,藉媒体向多人讲道
2)向教会外的人讲道(布道)
3)讲道注重一次并当时(当场)的决志

其实,教会历史上还有更早、更成熟的复兴,是在16至18世纪。这三次复兴分别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清教徒运动和18世纪的大醒觉(The Great Awakening)。这些复兴与19、20世纪的复兴最大的分别就是两者的所结的果效,是完全相反的。换句话说,19、20世纪奋兴布道培灵所结的果子,流失率非常高,与清教徒时期相比,其流失率是少于10%,因当时所结的果子是非常扎实的。这也说明了人可以计划开奋兴会(Revival Meeting),预备复兴,但不能计划复兴(Revival)。因为真正的复兴并不是人为的,乃是圣灵的主权和圣灵大能的工作。真正的复兴有以下的特征:
1) 以认罪悔改开始
2) 从信徒(教会)认罪悔改开始
3) 神学教育的更新:教会、传道、信徒在神的话语追求,装备
4) 社会改革
5) 道德改革

16世纪的清教徒常以“诗篇”(Psalm)来敬拜,17、18世纪的诗歌被称为“古典圣诗”(Classical Hymns),当中较出名的作者有Isaac Watts、John Newton和William Cowper等。而在19、20世纪,敬拜是用今天所谓的“传统圣诗”,而在当时则被称为“福音诗歌”(Gospel Songs),当中也有当代的流行曲。古典圣诗和福音诗歌的其中一个分别在于前者没有副歌(Chorus),不像后者。此外,“古典圣诗”比较注重整体教会对三一真神属性的敬拜,而不是单单对第二位格(耶稣)的敬拜而已。“福音诗歌”则相反,比较注重“耶稣与我”的个人关系,因这些诗歌大部分被浪漫时期的音乐所影响。至于当代的敬拜赞美的歌词,多半为灵恩派所写,只有25-30年历史左右,当中也有对三一真神属性的敬拜。如果歌词内容是宝贵的,那么它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诗歌,就是与神的属性有关、合乎圣经、同时也让人有共鸣,不会太难唱。

敬拜是什么?敬拜是以神为中心:朝向神(To God)关乎神论及神(About God)为了神(For God)。旧约圣经有三方面轮到敬拜的教义:
1) 上帝主动启示了他的名字。他的名字代表了他的性格、他的属性、以及他自己。上帝主动选择与他的子民同在,并与他们立约。因此,敬拜就是约民回应、遵守上帝的约,是上帝的子民应有的行动。
2) 上帝主动启示了他的荣耀。上帝按照他自己启示和恩典的计划,让人认识他主权的荣耀。我们当藉着敬拜归荣耀给上帝。
3) 上帝主动启示了他的属性和作为。上帝藉着启示他在历史上的作为显明了他自己的良善、慈爱、信实,这也成了我们敬拜的依据。

因此,我们当在敬拜中多多赞美神的名字、神的属性、神的作为、神的荣耀、神的应许和神的同在,以此为敬拜的内容,完全以神为中心。

耶稣基督应验,成全了旧约圣经,与敬拜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1) 耶稣基督是会幕、圣殿的实体。他道成肉身,住(会幕)在我们中间。
2) 耶稣基督是敬拜的对象。他是神子。
3) 耶稣基督是敬拜的中保。他是救主。
4) 耶稣基督是敬拜的先锋。他是人子。
5) 耶稣基督是天上赞美大会的中心。他是诗班指挥。

林博士认为理想的敬拜是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优点,将新和旧的最好的东西结合起来(convergence);同时传统和现代双方放下彼此间的“傲慢与偏见”,并联手设计崇拜的次序,合一的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上帝。

在讲座会当中,林博士亲自弹奏领唱,带领大家敬拜上帝。同时也为大家(特别是领唱者和司琴)解答有关于敬拜赞美的种种疑问,让大家获益良深。

参加了是次讲座会之后,让笔者对敬拜赞美有了正确神学教义的教导,也对敬拜赞美基本上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于聚会的敬拜,笔者认为有几点是值得大家思考并反省的地方:
1) 聚会中当以神自己喜悦的方式来敬拜他。因此,带领者应该在神的话语(圣经)上扎根,多认识神,在敬拜中尊主为大。
2) 聚会中当敏感并顺服圣灵的感动与带领,不时常随己意“点唱”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诗歌而已。因此,带领者所选的诗歌、经文、分享、祷告,应当与当天敬拜的主题相合,如此更能显示出圣灵在敬拜中的主权、掌管与运行。
3) 聚会中当有一段短短默祷或认罪的时间,让会众在敬拜中与神有直接的回应,而不是一直要“唱”诗歌。
如此一来,大家必能在敬拜赞美时,以神为中心,归荣耀于上帝,也学习经历神在聚会中亲自的同在。


吴健星 2007.01.02
欢迎交流:
sigmalpham@yahoo.com

No comments: